集评Hyundai i30 cw vs. Honda Fit、Mitsubishi Colt Plus、Nissan Livina
就一款以机能性见长的掀背房车而言,究竟要具备何种层级的力道与能量反应才算称职?速度当然不会是这些小排气量车款的主要衡量标準,运转品质与让人满足的推力才是关键。
确实如产品介绍所提及,i30 cw 由里到外皆展现浓郁的欧系风格,排档座採用与M.Benz类似的锯齿状设计,打开引擎盖也可以看到常见于欧系钢砲的反置式进排气架构,跟脑海里的Hyundai有着截然不同的风貌呈现。但光凭视线所及并无法找出一部新车的真正全貌与实力,上车吧!
车长4475mm的i30 cw配备一具122匹马力的1.6升引擎,就车身规格与功率输出比例来看,此设定明显透露它着重节能与经济表现的产品定位。起步能量反应如同预期,速度提升中规中矩,完全符合1.6升引擎的标準,即便转速4000rpm以下的能量涌现并不热烈,找不到任何与热血有关的蛛丝马迹,但也突显了i30cw的另一项特点,就是高水準的引擎运转品质及静肃性。在Hyundai身上找到到静肃性?那种感觉就如同在金瓜石又挖到了黄金,显示这家韩国车厂的造车技术在近几年有了革命性进展。
1.3吨的重量负荷及齿比分配不够绵密的四速自排,对急性子或正想加速超车的消费者而言,需要对i30 cw多付出一些耐心与体谅,还好这具引擎以不疾不徐的态度来和缓乘客们的情绪,优雅的行车环境让人可以把更多心思放在同行的家人及亲友身上,好好享受汽车带来的便利性与喜悦。
就i30 cw在动力架构方面的表现来看,122匹最大马力与15.7kgm峰值扭力已在水準之上,但对于速度攀升并没有作出太大贡献,主要受变速箱的影响,因此只能找出一个可兼具多方面需求的均衡点。这方面Honda Fit与Mitsubishi Colt Plus便具备较高优势,两款车各自採用效率更高的五档变速箱与无段CVT自排,不过若将运转品质与噪音抑制等因素纳入考量,i30 cw依旧具备强大竞争力。
别忘了对手的虎视眈眈相较于i30cw尺寸较大的车格设定,Fit、Colt Plus与Livina的行李厢容积虽不如对手,引擎功率输出也低于这位韩系新秀,但却都保有较轻盈的灵巧车身,这三款车比起i30cw平均要少了近150公斤车重,此因素也成为影响这四款车在动力表现方面的最大变数。
新潮的前卫设计与极富弹性的空间变化,让Fit成为现今最受年轻消费者瞩目的热门车种,动力方面更因为配备i-VTEC科技的1.5升引擎及此次唯一的五档变速箱,同样对年轻消费者充满吸引力。相较于i30cw的轻柔,Fit的动力反应并不因为排气量少了100c.c.而显得软弱,反应直接且扎实,变速箱与引擎拥有最佳的工作默契,档位切换聪明、精确,是此次动力表现最均衡、称职的一款。
Colt Plus的产品定位与i30cw最为接近,同级车唯一的电动遥控尾门非常贴心,而CVT无段变速箱宽广的齿比变化亦让这具1.6升引擎拥有较低的平均工作转速,一般行车状态下保有轻鬆的行车气氛,不过随着油门踩踏的幅度加深,略带挣扎的噪音与震动感直接传进车内而显得捉襟见肘,改善Colt Plus的引擎运转精緻度与质感成为Mitsubishi的首要工作。
就帐面数字来看,Livina这具1.6升引擎的马力值虽然是此次最弱的一款,但也因为15.3kgm的高扭力、适当的变速箱齿比与1145kg车重,高扭力结合轻负载与注重起步与再加速表现的变速箱,让Livina在低速域有着活泼、敏捷的一面,轻踩油门就可号令这具引擎奋力工作,可惜Livina也遇上跟Colt Plus同样的问题,引擎本身的运转精緻度不高再加上隔音层级的限制,一下子就对手给抛在后头。
Fun to Drive─从开车找到快乐诧异!这两个字是我们首次接触i30cw时的感受,有如掀背钢砲的俐落表现与扎实的隔音品质,让人几乎无法相信这是来自Hyundai的作品,但也证实原厂强调的欧式底盘并非只是口号。
一改国产车皆配备软悬吊的惯例,i30cw拥有一副运动属性浓郁的坚强骨架,避震器虽比其他对手要硬一些,但依然兼顾到该有的舒适性与乘坐品质,且行经颠簸路面时内装也少有震动异音传出,直接且敏锐的转向特性与稳定车身让人信心倍增,过弯的车身侧倾现象极低且路感明确,让人敢用更高的速度挑战每个弯道,感觉就如同在驾驭一部进口的欧系掀背钢砲,国产车能有如此特性着实让人雀跃不已。
不过鸡蛋再密还是会有缝,i30cw并非全无缺失,性能不足的轮胎是众矢之的,122匹马力1.6升引擎与195/65/15的轮胎尺寸虽相当匹配,但循迹性与抓地力并无法跟上底盘的层级,在面对剧烈过弯与连续S弯过程中,快速的重心变化虽未对行车稳定性造成影响,但却能明显感受轮胎滑动的现象,即便只要适时调整车速便立即回复原定的路线,但已影响整个过程的顺畅度。
很明显的,在驾着i30 cw转入第一个弯角时,便已经宣告它赢了,高刚性车身及优异悬吊虽然只配1.6升引擎显得有些浪费,但在熟悉i30 cw的行车特性后,换开其他车便显得格格不入,那俐落的身手与驾驶乐趣在不知不觉间已让人上了瘾。
对乐趣的要求无所不在相较于i30cw的扎实干练,Fit所提供的是一种融合轻巧与舒适的驾乘环境。毕竟Fit是属于都会用途的小型房车,得在有限空间内争取最大容积,挑高的车舱配上软悬吊虽不利于运动表现,过弯稳定性及转向敏锐度仍无法跟上i30 cw的步调,不过处理坑洞与颠簸路面的能力仍比i30 cw要好些,运动表现仍在Colt Plus及Livina之上。
坐进Livina车内,简洁的内装与高车顶设计,典型的家庭房车风格,从座椅的包覆感、方向盘的转向力道及悬吊设定,一切感受都是柔软又简单。它不会让人有想要开快车的冲动,上了车只想找出最舒适的坐姿并让脑袋放空以最轻鬆的方式抵达目的地。操控性、高速过弯?这些名词对Livina来说就像是火星文。
至于Colt Plus?别想太多,即便它的底盘架构与Fit类似且同样显得轻巧,但它的重点仍在于都会行车时的舒适表现,悬吊设定主要着墨于行经坑洞的震动抑制,高速过弯对它来说是太超过的行为。一开始转动方向盘有非常直接的反应,但接下来的入弯动作便显得不太优雅,车身侧倾与转向不足的情况开始加剧。
从i30cw的表现可看出Hyundai近几年在造车技术方面的快速进展,车身刚性与悬吊作动均让人惊艳,即便轮胎的抓地力明显跟不上底盘,但不管是面对激烈的连续S弯道或高速冲过颠簸路面,i30 cw均让人信心十足,是此次表现最棒的一款作品。
没有竞争的市场并不会让消费者得到好的产品,i30cw所造成的冲击效应与刺激是一件好事,品牌的迷思有可能因为它的优异表现而被打破,也让其他国产车厂须採取更积极的态度才能获得民众青睐,即便i30cw并非完璧之身,引擎在低速域的能量略显不足且轮胎性能有待改进,但我们还是要说:i30cw干的好!
从这几部车的表现可明显看出谁的态度最积极并展现强烈企图心。
即便选择的是平价车,人们仍会试图找出一部性能最优异、配备最棒的产品。
虽然大部分的消费者对于少了一截的「掀背车」安全性很没信心,但在日益严苛的安全法规推动下,现行小车除了车身刚性愈来愈高外,就连安全配备也毫不马虎、相当值得信赖。
Hyundai i30以欧洲标準打造由于i30cw与Fit均採「四轮碟煞」设计,在进行EBD效能测试时便发挥了较为迅速的制动力分配作用,以60km/h的速度行驶在左右轮不同摩擦係数的路面之上、然后重踩剎车,前两者的后轮偏移度便要较Livina、Colt Plus来得轻微。四部车中以i30cw表现最出色,Livina因採「前碟后鼓」设定且车身重心最高,因此后轮偏移的幅度最大。由此可见虽然「后轮鼓式」煞车虽可提供足够的制动力道,但对应「电子安全系统」的反应速度还是不及碟煞,毕竟其制动过程得透过诸多支点推动蹄片并依赖「复位弹簧」将蹄片复位,反应速度自然不及碟煞。
比较可惜的是i30cw的「经典版」车款并未将ABS+EBD等系统列为标配,因此安全评分仅有11分(旗舰型则高达16分),面对同价位日裔竞争对手,总代理似乎有意强迫消费者直接升级68.9万元的「旗舰版」车型。当然,这也可能是替随后上市的「i30 Hatch」抑或是「i30 CRDi柴油车」预留后路,在60~80万级距交织成绵密产品线,但目前而言,入门版本的i30将有一场苦战要打。
Livina的车格定位正有如其TVCF所欲表达的「三合一用车概念」,它的车顶最高但操控却像轿车,较大的行李厢空间也让其拥有绝佳的实用性,但也因车体占用了较高成本比例,因此就得割捨安全配备,例如「预缩式安全带」与「驾驶座高低可调功能」等。讲白话一点,就是Livina的大车舱空间是用配备换来的!至于孰重孰轻,得视个人用车条件而定。
它的贴心设计依然随处可见,例如驾驶座电动窗具有「单触升降」功能(Livina、Fit均有此设计),i30cw与Colt Plus由于仅能「单触下降」,因此分别被扣了1分。要关上玻璃还得持续拉着电动窗开关,这在高速公路缴交回数票之后会让驾驶人分心,因此我们将其视为安全配备之一。
这是一个很弔诡的现象,虽然VTi是入门车型,但较高级的VTi-S(车价61.9万元)其安全积分也是11分,或许后者的「方向盘换档拨片」、16吋轮圈可以算得上安全配备,但单就安全系统多寡来说,不论价钱、Fit都是一样的安全。由于车身刚性、底盘结构设计出色,因此Fit的EBD(电子煞车力道分配系统)作动非常迅速确实、车身回正的速度相当快,表现与i30不分轩轾!但Fit VTi的胎宽仅有175mm,如果是顶级车型的185/55R16规格,相信表现应该会更出色。
整体而言,Fit最大的特色为卓越的车辆操控性(这也算是主动安全的一环)以及灵活的后座椅变化,由于其採用独特的「中置式油箱」设计,因此行李厢底板高度相当低,载货空间变化更为灵活,但由于其车身最低,因此后座头部空间表现不佳,这也是低重心车种无可避免的宿命。
主被动安全配备表中的「防夹电动尾门」就是Colt Plus的独门暗器,与Livina相同,这项配备占用了太多成本,因此它仅能配置「前碟后鼓」煞车、驾驶座玻璃窗仅有「单触向下」功能,就连「20km/h速控上锁」也同样欠奉!因此安全积分只有11分。
Colt Plus B柱之后的设计相当出色,不论是可利用钥匙遥控启闭的「电动尾门」,或是「One Touch快倒后座椅」等设计,都让货物上下极为容易。虽然其为前碟后鼓设计,但由于来自「Smart for Four」的底盘相当出色,因此EBD系统的反应速度介于i30与Livina之间、整体表现相当中庸。其实各位可以看出,在这个级距中每部车的安全积分都差不多,而各车也都有其特色,如果该设计对你特别实用,那幺就是适合你的好车。